一、概述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

肾的生理功能是:主藏精,主水,主纳气。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化肾气,肾气分阴阳,肾阴肾阳能资助、促进协调全身脏腑之阴阳,故肾又称为“五脏阴阳之本”。肾藏精,主蛰,又称为封藏之本。

肾在体合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

二、主要生理功能

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精得藏于肾,发挥其生理效应而不无故流失,依赖于肾气的封藏作用和激发作用的协调。精,就来源而言,有先后天之分: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与生俱来,藏于肾中。《灵枢·本神》说:“生之来,谓之精。”后天之精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之精。后天之精经脾胃的转输以“灌四傍”,则为脏腑之精。各脏腑之精化为各脏腑之气,以推动和调控该脏腑的生理功能。各脏腑之精支持其生理功能后的剩余部分,则输送到肾中,冲养先天之精,即《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是肾精及其所化肾气的生理功能。《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描述了肾气由未盛到逐渐充盛,由充盛到逐渐衰少继而耗竭的演变过程:“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这个过程可以从“齿、骨、发”的变化体现出来。所谓七八,乃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临床治疗则可以通过“齿、骨、发”来判断此时的机体所处的生理状态。

肾推动和调控脏腑气机则是通过肾阳和肾阴来完成的,所谓:“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即使这个道理。

陈济生按:肾中所藏有元阴,乃先天化生,后天无所充养。即出生之后,婴幼儿阶段,元阴大量的消耗,发挥作用,促进身体脏腑的形成;脏腑功能完备之后,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能量物质均由五脏六腑的功能提供,元阴消耗缓慢;脏腑功能衰退之后,人体所需的能量供给脏腑已经难以充足提供,元阴又开始快速消耗。故而元阴乃寿命之根本。

肾气是由元阴所产生的一种对人体起重要作用的气、能量,肾气的充足可以减缓元阴的消耗,肾气不足,则元阴不固。故而部分临床中出现的具有频死感的疾病,乃元阴耗动,将要外散所致,因其动摇了生命的根本,所以产生强烈的频死感。例如,重症遗精患者、心衰发作患者等。

2、主水

肾主水液,主要是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故《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津液的代谢是通过胃的摄入,脾的运化和转输,肺的宣散和肃降,肾的蒸腾气化,以三焦为通道,而输送到全身的。经过代谢后的津液,则化为汗液、尿液和气排出体外。因此,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实际上是主宰着整个津液代谢过程的。肺、脾等内脏对津液的气化,亦有赖于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特别是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更是与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直接相关,而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在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中又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故说肾主水液。如果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功能失常,则既可引起关门不利,津液代谢障碍而发生尿少、水肿等病理变化,如《素问·水热论》所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又可引起气不化水,而出现小便清长、尿量大量增加等病理变化。

3、主纳气

肾气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以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人体的呼吸机能,由肺所主,其中呼气主要依赖肺气的宣发运动,吸气主要依赖肺气的肃降运动。但吸入的清气,由肺气的肃降下达于肾,必须再经肾气的摄纳潜藏,使其维持一定的深度,以有利于气体的交换。故《难经·四难》说:“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清·林佩琴《类证治裁·喘证》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焉。”

三、张之文老师治喘三法

喘证:喘即气喘、喘息,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证。发病机理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脾。有虚实之分,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两脏。

1.开上----上开肺气即开通郁滞肺气。药用辛通苦降,顺应肺之宣通与肃降。如麻黄、枳壳、枳实、桔梗、杏仁、苏子等,主乎轻浮,不用重浊厚味,是所谓微辛则开,微苦则降,合乎轻清娇脏之治。

2.运中---中运脾气脾非健不运。中气虚馁,则酿生痰湿,痰湿宜温运、温化,常用术、朴、姜、夏、蒌、橘、贝之属,方如苓桂术甘、理中、六君、二陈、蒌杏橘贝汤等。多用于急性感染期缓解后,病情迁延,经久难复阶段。

3.奠下---奠纳下焦肾气肾司封藏,主纳气,为气之根,若肾气不纳,则呼多吸少,或动则气短而促,呼吸表浅,喘息等。故治疗以奠纳肾气为要。如何奠纳?肾非温不纳,故以温纳肾气为主,常用补骨脂、蛤蚧、菟丝子、枸杞子、巴戟天、杜仲、白附片、肉桂、五味子、胡桃肉、紫河车等。其中补骨脂和蛤蚧最为常用,纳气定喘较佳。

这里重点强调肾中阴阳不调的用药治疗特点,肾中阴阳是根本。

病及下焦则动则气喘,张口抬肩,此因肾气不纳,气逆而喘,痰涎或多或少,或有或无,总宜补肾纳气定喘,临床以阳虚者居多,多伴形寒怕冷、小便清长、夜尿多、舌胖嫩边有齿痕、脉沉,张老习用《温病条辨》安肾汤,鹿茸、茴香、补骨脂、韭子、菟丝子、苍术、茯苓、附子,可酌加蛤蚧、紫河车等;肾阴虚者,多虚烦潮热,面色潮红、少寐咽干、舌红少苔等,七味都气丸或合大补阴丸,酌加补骨脂、苏子、白果、胡桃肉等滋填下元。兼气阴两虚者,合用《金匮》麦门冬汤。

附:安肾汤(吴光福、李晓群)(《温病条辨·下焦篇》四十四条:湿久,脾阳消乏,肾阳亦惫者,安肾汤主之)

凡肾阳惫者,必补督脉,故以鹿茸为君,附子、韭子等补肾中真阳;但苓、术二味,渗湿而补脾阳。釜底增薪法也(其曰安肾者,肾以阳为体,体立而用安矣)。

安肾汤(辛甘温法)

鹿茸三钱葫芦巴三钱补骨脂三钱韭子一钱大茴香二钱附子二钱茅术二钱茯苓三钱菟丝子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大便溏者,加赤石脂。久病恶汤者,可用贰拾分作丸。

四、蒲晓东老师膝骨关节炎新识(论文)

黄幼琪,女,71岁,年3月15日(类风湿关节炎)

复诊:自诉症状明显缓解,口苦,苔黄腻,脉滑而小数(初诊原方加四妙散)

补骨脂30g骨碎补30g狗脊30g续断30g桃仁15g红花15g三棱15g

莪术15g苍术15g黄柏15g苡仁30g牛膝30g黄芩30g当归15g

茵陈30g

陈济生按:前八味药为蒲老师治疗骨性疾病疾病基础配伍,补骨脂、骨碎补、狗脊、续断强筋健骨,补益肝肾,其治在本;桃仁、红花、三棱、莪术,活血通络,祛瘀生新,其治在标。方名补肾活血汤,为治疗骨关节局部疼痛的优秀配伍法。

胡倩楠

赞赏

长按







































哪里治白癜风病
合肥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baa.com/hlbzz/1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