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什么样 http://www.xjkqzjw.com/m/

众所周知,金瓜是崇明最有名的土特产之一,农业方面的书籍说金瓜属菜瓜,形呈卵状,因为瓜皮呈金黄色,所以将它叫做“金瓜”。在崇明岛上,金瓜已有一百几十年的种植栽培历史。成熟的金瓜,瓜肉晶莹剔透,自然形成一丝丝的金黄色细丝。它吃起来脆嫩爽口,为菜用瓜类中的稀有品种,享有“植物海蜇”美誉,是低热量天然健康的食品,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据有关资料称,金瓜所含的蛋白质和冬瓜相比要整整高出一倍,其维生素的含量也比南瓜高出一倍还多。金瓜肉中还含有18种氨基酸,具有益气、消渴、健脾、清火之功效。金瓜所含的丙醇二酸,能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功可减肥,营养学家说它对于老年人的高血压、冠心病,对于肥胖症的患者都有较好的疗效。更值得人一提的是,它还含有其他瓜菜所没有的葫芦巴硷,具有抗癌效用。

食用金瓜的方法首选是凉拌,将金瓜洗净,对切成两半,入锅烧开后捞出,用筷子扒拉出丝,再将金瓜丝用清水漂过,挤干水分,葱花爆油后连同盐、麻油、味精、鲜辣粉一起入金瓜丝拌匀,装入盆中。此外,它还可与海蜇丝、萝卜丝、莴笋丝等混合拌和,是酒会宴席上的经典冷盆。嫩金瓜去皮切片后,可与香菇、竹笋、肉片等炒食。当年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来崇明视察时,在品尝过崇明金瓜后,曾高兴地称它是“色香味俱佳”的珍品。

正因为金瓜好吃且富有营养,一百多年来一直是岛上农家十分喜欢栽种的蔬菜品种。他们大多利用宅前屋后种植,瓜蔓任其爬攀。待到农历六月初起,果实便可摘来当家常菜吃。吃不完的金瓜,常被农家采摘下来后放置在屋檐下向阳之处曝晒,据称这样的金瓜能保存到新春来临之际。如果有哪位客人在这时候到农村走走,看着农户檐下一长溜晒着的金黄色的金瓜,真是既喜庆,又悦目。

近年来,这一绿色食品已取得了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岛上“上海遍地香蔬果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的“联益牌”金瓜,还荣获过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金奖。

就是这样一个颇受百姓欢迎的崇明土特产,最近衍生出了一个新品——“金瓜刻”。笔者不久前在竖新镇一位擅长描绘灶花的老艺人家里,见到了这一国内绝无仅有的民间工艺美术新品种。几只大大的、泛着诱人黄色的金瓜上,一面刻着山水、花鸟等吉祥的、类似于灶花的图案,一面刻着“净土叶蔓绿,得子贵金黄;只只崇明产,丝丝乡土情”的字样。有画有文的“金瓜刻”真让人看得爱不释手。

作品的主人名叫龚德文,是一位年届八十的灶花艺人。他告诉笔者,自己从十三岁开始学画画,十五岁起又跟人学篆刻,成年后以刻章为生,还替人家画画灶花。看了他的多幅书法和美术作品,确实很有功力,深知其所述并非虚言。问起他的“金瓜刻”创意时,龚德文对笔者说,这缘起于一位热衷于民间文艺的人士。一次在跟其交谈时,从灶花讲到了民间美术,他建议我何不效仿别处的葫芦雕刻,在金瓜上试试看,能不能也利用自己的绘图、雕刻技巧刻点什么。受到启发,自己回到家里买了几个金瓜就摸索起来。

我接触过多年的民间文艺,知道葫芦刻,它最初在甘肃一带的民间流传。那里的人们在葫芦上走刀划针,随意刻画出简单的花草虫鱼图案,供人观赏。后来经过艺人的不断摸索、研究,其工艺水平渐渐提高,逐渐形成了专门的刻葫芦艺术。现在甚至还出现了各种镂空葫芦。艺人们有的还创作出仿水墨、写意的名家山水画作品,并摹仿吴昌硕、任伯年、徐悲鸿、齐白石的画韵,创造出了风采独具的彩刻葫芦。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兰州有一位叫李文斋的民间艺人,能书善画功诗文,有很高的文学艺术素养。他以刻葫芦维持生计,几经钻研,对葫芦刻的工艺提高作出了不小贡献。由于他的努力,葫芦刻艺术声誉日隆,被人誉为“妙艺”,驰名京津,远销海外。自此之后,葫芦刻也就成了达官贵人的心爱玩物。现在真还没想到,在龚德文的努力下,被应用到了金瓜上,成了“金瓜刻”。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金瓜刻”并不是简单地在上面用刀刻上几笔就可以。刻金瓜用的是“巧劲儿”,需要反复感觉和磨炼。金瓜的表皮又不像葫芦那样坚硬,运刀更需掌握轻重。至于那刻刀,也并非就把椠花板用的刀子搬过来就是,龚德文前前后后找了多次,才选到较为合适的材料,经过自己亲手打磨而成现在的刻刀。

看了龚德文的“金瓜刻”作品,笔者曾向有关文化部门作了积极的推荐,大家对于这一新的民间工艺品的诞生也很感兴趣。有人说,这是展示崇明金瓜的好途径,让市区里的人不但知道崇明金瓜好吃,它还能成为赏心悦目的工艺品。有人说,我们不是一直在叫喊开发旅游产品吗,这“金瓜刻”不就是最有我们崇明特色的旅游产品吗?有人说,我们不是千方百计地想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吗?把“金瓜刻”当成工艺品买,价钱肯定要高许多。过年时买个“金瓜刻”回去,挂在家里,既吉祥又喜庆,人们肯花这个钱。也有人说,市里不是在举行市民文化节吗,拿“金瓜刻”去,就是最好的参赛作品,说不定能得个大奖。

不管人们怎么议论怎么说,龚德文告诉笔者,自己只有扎扎实实下更大的功夫,在图案的刻画上,在作品的上色上,作探索作实践,创作出更多的作品,让更多的人对“金瓜刻”有所了解,才是自己真正的心愿。

在观赏了龚德文的金瓜刻后,笔者不惧自己文笔的粗陋,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为它鼓吹:

经受了春风夏雨的哺育,经受了秋阳冬日的爱抚,

你一颗颗饱满满,你一只只圆鼓鼓,在农家的檐下高悬,在农家的廊前存放,在农家的窗台上安身,充溢着富庶之气,激荡着吉祥之意。

你为市民的舌尖送上清香嫩滑,你为百姓的餐桌呈上绿色安全。谁人不知你是你是植物中的脆爽海蜇;哪个不晓你是菜肴中的滋补佳品。

如今,因了心灵手巧的民间艺人,因了热心扶持的有识之士,你又一改往日的容颜,以靓丽的面容出现在人们的面前。金黄的表皮上,现出了迷人的画面:

那一只只登枝欢鸣的喜鹊;

那一对对振翅欲飞的凤凰;

那一朵朵饱绽花容的牡丹;

那一艘艘轻轻漂浮的小舟??????

还有,那亲和的和合二仙,

那清朗的秀山丽水,

那丰收的瓜菜果蔬,

那跳跃的肥硕鲤鱼,

那俊美的农家庭院??????

悬挂在家中,能为节日的民居平添多少喜庆;置放在市场,能给旅游的客人带来几分惊喜;安置在案头,能给伏案的人们送上一份温馨。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金瓜刻,你这源自于绿色食品的民间工艺美术啊,为我们崇明的民间美术,带来的是一股创新的潮;为祖国的民间文艺领域,吹来的是一缕清新的风。

柴焘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baa.com/hlbcs/10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