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遗传吗 http://m.39.net/pf/a_7653277.html

第二天百丈岭

“百丈岭属于浙江临安龙岗镇百丈村辖区,平均海拔米,最高点海拨可达米。”平均海拔高决定了百丈岭古道附近的生境将有一些低海拔看不到的生物物种分布,另外古道相对平缓,是徒步刷花的好去处。自从跟着“浙江山野”认识了这里,已经是两年里第三次刷这条山路了。

如果说临安秋行第一天的柘林瀑,秋水潺湲,谷静声幽,我们在斜射入山谷、不算明亮的光线中睁大眼睛寻宝,那么第二天就是艳阳高照,光线强烈到人眼睛都睁不开,和山野的小伙伴们沿着草木半掩的小径拾级而上,就好像一道巨大的拉链缓缓划开,山,慷慨地打开自己的库存,一边兀自晒着秋,一边任我们观赏它的宝藏。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一)鸟

红嘴蓝鹊(留鸟)

这是一种在山里不难遇到的鸟,即使没有看到也多半会听到它们“嘈吵叫声和哨声”。而且从东到西,在浙江和四川卧龙都看到过。“懂鸟”中对它的外形不吝溢美之词:“它是一种体态美丽的鸦科鸟类,尾羽长而秀丽,体长约68厘米,是鹊类中体型最大、尾巴最长、羽色最美的一种。。。雌雄鸟体表羽色近似,体背蓝紫色,尾端白色,嘴壳朱红色,足趾红橙色,益显仪态庄重,雍容华贵。。。”。

虽然不算少见,但是能拍到一张满意的美图也是难得,感谢那天早上的阳光和已经叶子落光的山核桃树,让我记录到一张还比较满意的影像。

给山里民宿的阿姨们看我拍的图片,她们说,哦就是它啊,我们叫它“红嘴巴”!这种鸟很“坏”的,我们都不敢在房前屋后晒吃的东西,只要人一走开,它们就成群结伙地飞下来偷吃!阿姨们的对策就是,在晾晒的食物上面放上遮挡物,才能防范它们。她们还说,山里的野猪也多啊,村民都不敢种水稻了,野猪会下山破坏,现在它们是保护动物,大家拿它们没有办法。。。看来,人与自然的相处,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终极课题。

领雀嘴鹎(留鸟)

山里非常常见的鸟儿,出现频次就像白头鹎在城市里-时时可见可闻,叫声悦耳,时而发出急促响亮的哨音。感谢合适的光线,这次留影还是很帅气的。

三道眉草鹀(音:无)(留鸟)

那天走到山下的时分,叽叽喳喳的鸟儿们在树冠、灌木和草丛中飞快穿梭,我们很绝望地对着一团灌丛拍了几张,结果回来整理照片的时候发现居然有两张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它的身影-于是又佛系的加了新!这图片是我在原图上截取的画面,可以想象它们是多么擅长隐蔽自己吧!

北红尾鸲(长三角地区的冬候鸟)

进山又遇老朋友,十一假期我们山野小伙伴们就在吉林林区里见过它们的(吉林桦甸幻彩之旅(中)-观花观鸟笔记),此时已从北方迁徙到长江以南来越冬!

无比和谐的色调。。。

红胁蓝尾鸲(冬候鸟)

也是老朋友啦!

路上还看到在林间欢笑而过一群红头长尾山雀,忙着赶路,未及记录。。。

(二)植物

1,龙胆科-湖北双蝴蝶

本来一路心心念念要叶老师带我们看秋天开花的铁线莲-毛蕊铁线莲,结果虽然几次看到毛蕊,怎奈花期已过,只留风中拂动的毛绒团种子。当走在前面的叶老师在路边发现这株双蝴蝶的时候,开玩笑说,就算是补偿我们没有看到开花的毛蕊铁线莲哦!可不,双蝴蝶也是我慕名已久,一直不得相遇的山中小仙女呢!而《中国植物志》说湖北双蝴蝶生于海拔-1米的山坡草地,所以这条古道真是神奇啊,就是能看到一些低海拔没有的东西!

垂在花朵左边的是两枚“淡褐色长椭圆形蒴果”。。。

2,芸香科-臭节草

在我们中午休息吃路餐的杉树林下,有大片的,一个同伴说,这是唐松草吧,仔细看了一下叶面,肯定不是;仔细找了一下,发现有的在开花,完全不认识的一种小白花,就是完全猜不出科属的那种蒙。有叶神在自然不愁,马上问老师,原来是芸香科的臭节草(虽然当时并不知道名字中间是哪个字),马上有同学说,芸香科不都是很香的吗,怎么它叫臭节草。哈哈,这个我可知道它家里的一个顺风臭三里的典型案例,就是臭常山(我们在天目山曾经领教过它的厉害!见花识花-天目山探花笔记(下))。有些具有气味的化学物质,会因为浓度不同或者与不同物质混合,人闻起来就会有“香臭”不同的感受。有点后悔,当时没有揉碎几片叶子感受一下。

来自《中国植物志》中说芸香科植物有几个共同特质:其一是普遍地含有挥发油,虽然有些是属于非挥发性的,但大多数挥发油是属于单萜和倍半萜类;其二是相当普遍地存在香豆素;其三是本科植物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其四不少种、属含有三萜类的苦味素;其五也是本科在植物化学方面的一个很主要的特点,即有为数不少的生物碱。

3,蔷薇科-柔毛路边青

无知真可怕啊,当时看到几株开着小黄花的植株,自以为是的认为就是某种毛茛,糊里糊涂在秋天又开了花,结果回来整理照片的时候,还是慎重的请叶老师掌眼,这一看不得了,又加了新,而且是从来没有见过的蔷薇科路边青属的,怪不得完全没有想到。查阅植物志,说它的花果期是5-10月。我曾经在6月和9月都刷过这条路,结果还是走过错过,第三刷才刷出来,还是印证了,只要上山,即使是同一座山,走同一条路,每次都有新收获!

因为毛茛科小黄花在早春很常见,遭到了嫌弃,好不容易翻到一张今年春天随手拍的一张毛茛(很可能就是毛茛本种),其实仔细分辨,除了气质近似之外,其他细节都不像,比如毛茛黄色的“花瓣”,其实不是花瓣,而是特化的萼片,表面有标志性的蜡质光感;而如果仔细看路边青花朵的背面,应该可以看到“萼片三角卵形,顶端渐尖,副萼片狭小,椭圆披针形,顶端急尖,比萼片短1倍多,外面被短柔毛;”(《中国植物志》)。犯错的唯一好处就是,印象深刻,但愿如此啊。

4,蔷薇科-软条七

小叶五,近花三,基本靠这个特征可以识别出它。

5月柔美的它。。。

5,蔷薇科-金樱子

结了果子就可以一眼定-“果梨形、倒卵形,稀近球形,紫褐色,外面密被刺毛。。。”,所以金樱子还有个别称“刺梨”。

5月花开烂漫的样子,有小伙伴说像一排荷包蛋,发现植物志里介绍它还有一个别名“油饼果子”,哈哈哈,好像也很形象,荷包蛋加油饼,早餐齐了!

6,蔷薇科-野蔷薇

7,蔷薇科-水榆花楸

十一在东北林区看到了它金灿灿的叶子,却没有看到果子;这次只看到了果子,叶子已经尽数落光。植物志上说它的花期是5月,怪不得,最早的那次也是六一了。看来还有5月、6-7月这两个目前的空白期值得再来刷刷刷!

蔷薇科在开花的还有一种,就是地榆,去年9月和这次来都见到,这次带的长焦镜头对这种细小摇摆不定的花水土不服,拍的照片不理想,就不上记录了。想看它的样子,欢迎参阅《见花识花-年9月底临安百丈岭和相见村植物笔记》。

8,凤仙花科-浙江凤仙花

开花模范,花季持续将近6个月!山上的花比前一天柘林瀑里面的要多。

9,菊科-一点红

此次菊科的加新,之前也许无数次遇到,今天第一次认真记录-感谢走在身边的同伴黑马告诉我这个名字,觉得很好听,决定记住它!

10,菊科-马兰

不记得以前是否记录过,已经过了盛花期(5-9月),所以也就零星看到一两棵,它春天萌出的新芽就是江浙一带春天的时鲜菜“马兰头”。

接下来就是接着上一篇里提到的,这个季节山里正值花季的菊科植物,其实一共四种,黄色的三种-野菊、千里光和黄瓜菜(回来看照片古道上并没有记录,记不清是没有,还是因为前一天在柘林瀑看得太多,这天就没有再拍,第三天在相见村看到的更多,会在第三篇里提到),紫色或淡紫红色或白色的是三脉紫菀的微糙变种:

11,菊科-野菊

如果是野菊(也可能是甘菊,因为这次没有特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baa.com/hlbxw/8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