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网上流传有“中华十玩”,“皇家十玩”一类说法。

分别是:核桃,葫芦,佛珠,菩提,和田玉,紫砂,折扇,烟斗,笼鸟,蛐蛐。

但“皇家十玩”一说版本甚多,略有出入,不过全部以“核桃”为文玩之首,而以“葫芦”次之。

由此看来,虽“十样文玩”这种说法的出处无据可查,但“葫芦”在文玩中的重要地位,却是毋庸置疑的。

葫芦的文化寓意

中国人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葫芦之所以受人欢迎,与其背后的吉祥寓意关系颇深。

首先,民间因“葫芦”谐音“福禄”对其宠爱有加。

其次,在古典诗歌中,葫芦有“多子多福,人丁兴旺”之意。

《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中“南有樛木,甘瓠累之。”一句便是象征子民人丁兴旺的。

而这一观念流于世俗后,便形成了“葫芦蔓带”,谐音“福禄万代”之类的吉祥寓意。

再次之,葫芦乃道教圣物。

《后汉书·费长房传》: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指葫芦)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

费长房乃入得《神仙传》的道教著名人物。可见当时,葫芦已凭“悬壶济世”在道教文化中站住了脚。

到了东晋《拾遗记》中:三壶,则海中三山也…形如壶器,此三山上广,中狭,下方…

这便见证着葫芦在道教文化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而到唐宋时期,所谓“壶天”,“壶中日月”便是才子口中的“神仙境地”了。

陆游《刘道士赠小葫芦》: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云万里身。

匏器(葫芦器)

说罢了葫芦的文化寓意,我们来说匏器(即葫芦器)。匏器历史悠久,用处颇多。

闻一多曾指出:古器物先有匏,而刳木、编织、陶埴、铸冶次之。

可见匏器历史十分悠久,甚至早于木器,陶器,铁器等,率先为人所用。

葫芦可为酒具:

《诗经·大雅·公刘》载:“执豕于牢,酌之用匏。

葫芦可为乐器:

《三字经》中“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就是此意。

而最入雅流者之一,当属瓢:

《长物志·瓢》:得小匾葫芦大不过四五寸而小者半之以水磨其中布擦其外光彩莹洁…

文玩匏器收藏

在文玩器物里,与葫芦有关者实在颇多,难以穷尽。

从大类上来分,可以分为未经人工雕琢,干预的“天然璞玉”,即本长葫芦。

以及在葫芦生长过程中,或长成后人工加工(雕刻),干预的“工艺葫芦”。

本长葫芦

本长葫芦中,以尺寸超小的葫芦最为名贵(俗称草里金)。

《曼盒葫芦铭》中记载:小葫芦极难重,有极小可为耳珰者,一双直百余金。

范制葫芦

谈及“工艺葫芦”,范制葫芦最为出名。

何为范制?

民国赵汝珍《古玩指南》说的非常清楚:…其法系于葫芦将熟之时范模罩之数十日,之后葫芦之形式及花纹完全与模范相同。

简单说来:就是在葫芦刚刚开始生长的时候,在它外面套个模子,让它在生长时照着模子的样子来长。

这种做法,行内称之为“撞”。

押花葫芦

押花葫芦是非常有趣的一种:

它从外观看像范制葫芦;从工艺看,又类似于雕刻葫芦。然而实际上都不是。

徐康《前尘梦影录》:道光中叶有徐某,居城北,用玛瑙厚刀押葫芦阳文。

由此,押花与雕刻的区别在于:

雕刻要刺破表皮,而押花是采用挤压的办法改变表皮的外形,但是并不刺破表皮。

押花葫芦同范制葫芦的本质区别在于:

押花葫芦是在葫芦长成后,再由工艺师用“刀”加工,而范制葫芦是在生长过程中用模具改变葫芦的外形。

火画葫芦

火画葫芦,又名火绘,火笔,烫花,烙画等。

王世襄先生《中国葫芦》指出:此法不外乎烧炙器物表面,借焦黄之烙痕,呈现图文。

针画葫芦

民间俗语有云:兰州三样宝,吉祥葫芦牛肉面,羊皮筏子赛军舰。

其中的葫芦,指的便是针画葫芦(针划葫芦)。

针画葫芦的画片,是首先经过细针划刻,然后再染以松墨形成的。

后记

除去上面提及的工艺外,我国葫芦工艺还有勒扎葫芦,雕刻葫芦等。葫芦工艺品并非我国特色。全球范围内,包括韩国,日本,美国,伊朗,墨西哥在内的诸多国家,都有别具风格的匏器。正文到此,广告同样精彩——手串盘玩——最有历史文化气息的文玩平台每天发表独家原创的文玩平台想买保真且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文玩,小编在此推荐保真商家——

天维文玩

出具证书,品质保证

7天无理由退换货

无条件承担往返运费

只为提供最好的文玩服务

即刻起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baa.com/hlbcs/10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