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棕榈
点上面“中草药大全”…… 疾病查询、健康指导、养生经典、中医中药、有病不求人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收敛止血药。始载《本草拾遗》,原名榈木皮,《嘉祐本草》称为棕榈皮,附于棕榈子项下。 别名:棕衣树、棕树、陈棕、棕板、棕骨、棕皮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常绿乔木棕榈的叶柄及翘鞘片的纤维。均为栽培。 采收加工:采棕时割取旧叶柄下延部分及鞘片,除去纤维状的棕毛,晒干。 产地:主产于长江以南各省。 植物形态:常绿乔木。干圆柱形,不分枝。叶簇生于干顶;叶片圆扇形,开展时掌状,深裂至叶片的中部以上;叶柄质坚硬,两侧边缘具刺,柄基部有抱茎的叶鞘,分裂为棕褐色纤维状毛(即棕衣)。肉穗状花序,自叶丛中抽出,下部有多数大形鞘状苞;花小,多数,淡黄色,单性,雌雄异株。核果球形或近肾形,具短柄,常有宿存的花被片;种子1。花期4~5月,果期11~12月。 性状鉴别:棕骨呈长条薄板状,一端较窄而厚,另一端较宽而稍薄。长约30厘米,宽约2~8厘米。表面棕色或红褐色,一面有明显的筋脉,有筋脉的两侧面上着生很多棕色的毛。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状。气无,味淡。 以片大,棕红,质厚陈久者为佳。 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葡萄糖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甲基原棕榈皂苷B、对羟基苯甲酸、右旋儿茶素、原儿茶酸、没食子酸等成分。 炮制:棕榈: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棕榈炭:取净棕榈,照煅炭法(附录ⅡD)制炭。 性味:苦、涩、平。 归经:入肝、脾经。 功能:收涩止血。 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 使用禁忌:出血诸证瘀滞未尽者不宜独用。 用量:内服:3~9克。外用:适量,研末,外敷。 贮藏:置干燥处。 棕榈的功效与作用 1、棕榈是一种利水的植物,所以可以改善中老年人小便不利的情况,让你解决的更加舒爽畅快。只需要将棕榈研成粉末后用温水送服即可达到上述的效果。 2、棕榈具有很强的收敛作用,所以对于各种出血、咯血的症状都有不错的治疗作用,可以有效达到止血凉血的作用。 3、棕榈因为分布较广的关系,所以种植的成本和难度都比较低,很适合作为庭院树或者装饰花坛。棕榈树一年四季常青,可以给人长期观赏,因此作为一种观叶树装点着我们的家居或者我们的城市,给人们带来绿意的洗涤。 棕榈的食用方法 一般可根据症状进行服用。如鼻血不止,可以采用棕榈烧灰,吹入流血的鼻孔内。还有小便不通,可以用棕榈皮烧存性,水酒送服二钱即通。这些都具有很好的效果。 棕榈的药用价值 棕榈可以收敛止血。可以用作收涩药;止血药。主要治疗吐血;衄血;便血;血淋;尿血;外伤出血崩漏下血等症状。对于血崩不止。可以用棕榈皮烧存性,空心服三钱,淡酒送上。 中草药棕榈对于人们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很适合日常生活食用,而且其功效很好,能够有效预防疾病,提高身体免疫力。 棕榈的配伍药方 1、治妇人经血不止 棕榈皮(烧灰)、柏叶(焙)各30克。上二味捣罗为散,酒调下6克。(《圣济总录》棕榈皮散) 2、治久鼻衄不止 棕榈、刺蓟、桦皮、龙骨等分。为细末,每服6克,米饮调下。(《鸡峰普济方》棕榈散) 3、治小便不通 棕榈皮毛,烧灰存性,以薄酒调下即通。累试甚验。(《摄生众妙方》) 4、治高血压 鲜棕榈皮18克,鲜向日葵花盘60克。水煎服,每日1剂。(《江西草药》) 5、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棕榈炭、血余炭各6克,荷叶31克,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6、治鼻血不止 棕榈灰,随左右吹之(《本草纲目》引《黎居士方》)。 7、治便血、尿血、鼻衄、妇女崩漏 棕毛、马兰根各30克,水煎服。或陈棕烧存性研末,温开水送下,每服3~6克。并可外用止鼻衄。 8、治丝虫病、象皮腿 棕榈皮煎汤,先熏后洗。 9、治脱肛、妇女子宫下垂 棕榈皮、无花果枝叶煎汤熏洗,每日数次。 10、治高血压,脑血管意外 (1)鲜榈花20-50克,水煎服。 (2)当年生棕榈新叶50-克,水煎服。 (3)鲜棕榈10~18克,鲜向日葵花盘60克(干品酌减)水煎服。 11、治遗精 棕榈根15克,水煎,白糖冲服。 12、治四肢关节痛 棕榈根15克,白果6克,水煎服。 13、治睾丸肿大 棕树根9克,茅根6克,淫羊藿6克,水煎服。 14、治淋症、小便不通 棕榈鲜根31克,水煎服。 15、治崩漏 棕榈茎(去皮取心)克,麦粉克,甜酒毫升,和匀制成饼,每服31克,每日2-3次。 16、治消化不良、肠炎、腹泻 棕榈子15克,棕榈鲜根15克,水煎服。 17、治蛔虫 棕榈根、薏米根各15克,水煎,早起空腹一次服下,每天一次,连服3天。 18、预防中风,兼治高血压 棕榈鲜叶30克,槐花9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注:棕榈各地销售习惯不同,中南、西南地区多用棕皮;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多用棕骨;华东地区则用旧棕床绳,棕垫等。 附:棕榈子 来源:为棕榈的成熟果实。 产地:同棕榈。 性状鉴别:果实呈肾形,长径7~9毫米,短径5~7毫米。表面皮棕色或灰黄色,有网状皱纹。外皮有时脱落,内部较平滑,灰黑色。在肾形凹陷处有短小的果柄或圆形果柄痕。质坚硬。断面可见肥厚黄白色胚乳。气无,味淡。以整齐不碎者为佳。 炮制:生用,配方时捣碎。 性味:苦、涩、平。 归经:归肺、肝、大肠经。 功能:涩肠止泻,驱风止带。 如:腰痛、妇科、男科、补肾、腰间盘突出、背痛、腿痛、膝盖痛、颈椎病、肝病、胃病、便秘、尿频、腹泻、小腹突出、痛经、乳腺增生、乳腺癌、坐月子、痘痘、白发、脱发、丰胸、美容、皮肤病、老年斑、衰老、阴虚、感冒、咳嗽、发烧、失眠、结石、咽炎、嗓子痛、头痛、牙痛、打呼噜、口腔溃疡、口臭、鼻炎、耳鸣、眼病、甲状腺、头皮屑、脚气、痔疮、手脚冰凉、风湿、盗汗、癌脑出血、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心脏病、心血管病、脂肪肝、痛风、老年痴呆、静脉曲张、补气、补血、补钙、瘦弱、肥胖、小儿疾病、瘦腿、瘦腰、湿气、健脾、打嗝、狐臭、抽筋、戒烟、经络、中成药、泡脚。。。更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baa.com/hlbxw/9242.html
- 上一篇文章: 萜类与挥发油
- 下一篇文章: 植物功能性饮料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