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
发明脉,是先贤,去芜存精几度研,纲举目张明如镜,此篇执简可御繁。 切脉法,有真传,二十八脉不一般,浮沉迟数四纲脉,各脉分属要精研。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虚、实、芤、长)(郭按:焉字在这里是其中的意思) 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忌。 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弦脉: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弦应肝胆痰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 散脉: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 细脉: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细终不断,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 伏脉:伏脉状,仔细求,下指推筋着骨头,气郁寒凝食内结,欲吐不吐邪闭由。 动脉:动脉跳,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园,动脉主病痛与惊,少阴动甚妊子焉。 革脉:革浮取,脉绷急,革脉形如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亏或梦遗。 牢脉:牢沉取,脉坚强,牢形实大合弦长,积聚内结寒疝痛,奔豚痃癖气为殃。 促脉:促脉数,时一止,如马急行偶失蹄,炎炎火盛亡津液,喘嗽狂斑毒最急。 结脉:结脉缓,时一止,结脉形状记心里,疝瘕郁结寒气盛,情志不遂也致之。 代脉:代脉止,不即还,良久方来是真传,久病见代病难治,孕者生兮痫者安。 疾脉:疾脉来,躁而急,脉来一息七八至,亢阳无制真阴竭,喘促声嘶病危矣。 一、???各证常用药 各证常用药,供处方时检索药物参考。选药时一定要掌握中药的兴味、归经和功效,根据具体情况而用。 (一)???脏腑病症常用药 1、????肝 ?????补肝阴:山萸、枸杞子、地黄、五味子、首乌、阿胶、沙苑蒺藜、百芍。 ?????敛肝气:枣仁、乌梅、木瓜、龙骨。 ?????疏肝气:柴胡、香附、木香、佛手。 ?????破肝气:三棱、枳实、青皮。 ?????散肝风:钩藤、桑叶、菊花、薄荷。 ?????泻肝经湿热:龙胆草、连翘、土茯苓。 ?????散肝热:草决明、夏枯草、野菊花、青蒿。 ?????凉肝血:生地、赤芍、紫草、侧柏叶、白茅根、槐花、熊胆。 ?????破肝血:桃仁、莪术、五灵脂、血竭、鳖甲、归尾、益母草。 2、????心 补心气:龙眼肉、茯神、五味子。 补心血:生地、当归、丹参、柏子仁、五味子、枣仁。 泻心热:黄连、木通、灯心、连翘、竹叶。 凉心血:犀角、生地、紫草、射干。 通心气:菖蒲、远志、安息香。 祛心寒:桂心、元胡。 镇心怯:朱砂、珍珠、代赭石。 安神:龙齿、朱茯神。 3、????脾 补脾:白术、大枣、山药、党参、炙草。 健脾:白蔻、肉豆蔻、砂仁。 醒脾:木香、藿香、菖蒲、红豆蔻。 温脾:干姜、附子、益智仁、草果、胡椒。 消脾气:山楂、神曲、枳壳、陈皮。 散脾湿:防风、苍术、厚朴。 燥脾湿:白术、苍术、红豆蔻、伏龙肝、川椒、陈皮、蛇床子。 渗脾湿:茯苓、芡实、扁豆、山药。 升提中气:升麻、柴胡、煨葛根。 4、????肺 补肺阴:北沙参、麦冬、百合。 补肺气:人参、黄芪、山药。 降肺气:旋复花、杏仁、苏子、马兜铃、葶苈子。 敛肺气:五味子、乌梅、ke子、粟壳。 散肺寒:麻黄、紫苏、生姜、青葱、丁香。 清肺热:石膏、知母、贝母、黄芩、沙参、天冬、麦冬、地骨皮。 5、????肾 滋肾阴:熟地、阿胶、龟板、女贞子、枸杞子、首乌、桑椹子、核桃肉。 温肾阳:菟丝子、巴戟、肉苁蓉、锁阳、鹿胶、狗脊、海狗肾。 补命火:附子、肉桂、仙茅、葫芦巴、淫羊藿、蛤蚧、雄蚕蛾、补骨脂。 固肾:覆盆子、金樱子、桑螵蛸、ke子、五味子、龙骨。 泻肾火:知母、黄柏、丹皮、生地。 泻肾湿:土茯苓、苦参、防己、木瓜。 6、????三焦 补上虚:人参、黄芪、龙眼、桂心。 补中虚:白术、山药、炙草、大枣。 补下虚:附子、肉桂、地黄、枸杞子。 泻上火:连翘、黄芩、栀子、生地。 泻中火:石膏、石斛、青黛、龙胆草。 泻下火:黄柏、知母、丹皮。 7、????胆 散胆热:柴胡。 泻胆火:龙胆草、青黛、大青叶。 温胆:枣仁、山萸、半夏。 镇胆:龙骨。 8、胃 ?????补胃:大枣、黄芪、山药、甘草。 ?????养胃阴:扁豆、玉竹、沙参、麦冬、石斛。 升胃气:葛根、升麻。 降胃气:枳壳、半夏、陈皮、瓜蒌。 温胃:良姜、益智仁、砂仁、乌药、荜菝、丁香。 清胃热:石膏、石斛、花粉、芦根、蒲公英、贯众、大黄。 泻胃湿热:萹蓄、木瓜、茵陈。 9、????大肠 补大肠:淫羊藿、韭菜、ke子肉、百合。 温大肠:破故子、胡椒。 清大肠热:黄柏、知母、生地、地榆、白头翁、连翘。 开大肠热结:大黄、芒硝。 开大肠寒结:巴豆霜、硫黄、川椒。 润肠燥:当归、陶仁、胡麻、冬葵子、肉从蓉、郁李仁、蜂蜜。 涩大肠:ke子、罂粟壳、赤石脂、煨肉果。 10、小肠 宽小肠气:小茴香、橘核、荔枝核。 泻小肠湿热:木通、海金沙、瞿麦、苡仁、赤茯苓、防己。 11、膀胱 补膀胱气:肉桂。 温膀胱气:吴萸、乌药、茴香。 清膀胱热:龙胆草、黄芩、黄柏、川楝子。 泻膀胱湿热:猪苓、泽泻、木通、车前子、滑石。 (二)???气血病症常用药 1、????气 补气:黄旗、人参、白术、山药、鹿茸、炙草。 行气:陈皮、香附、木香、乌药、香橼皮、川楝子。 破气:枳实、青皮、沉香、厚朴、山甲。 降气:旋复花、瓜蒌实、葶苈子、莱菔子、杏仁。 宽中:藿香、槟榔、大腹皮、吴萸、乌药。 敛气:龙骨、芍药、乌梅、粟壳、枣仁。 固气:覆盆子、莲须、金樱子、龙骨、ke子、牡蛎。 辟恶气:雄黄、薰香、苏合粉、樟脑。 镇坠:用于气浮。磁石、铁粉、代赭石、珍珠、龙齿、辰砂。 2、????血 补血:熟地、当归、白芍、首乌、阿胶。 活血:归尾、川芎、红花、丹参、鸡血藤、五灵脂、乳香、没药。 破血:桃仁、刘寄奴、三棱、莪术、土鳖虫、水蛭、虻虫。 凉血:犀角、生地、赤芍、白茅根、射干、侧柏叶、紫草。 止血:三七、仙鹤草、藕节、白芨、大小蓟、棕榈炭、血余炭、蒲黄炭。 (三)???六淫病症常用药 1、????风 祛风:荆芥、菊花、藁本、钩藤、全虫、蜈蚣、蛇蜕。 散风寒:麻黄、桂枝、紫苏、羌活、独活、细辛、葱白。 散风热:桑叶、菊花、荆芥、薄荷、蝉衣、蔓荆子。 祛风湿:防风、秦艽、羌活、独活、豨莶草、桑寄生、海桐皮。 祛风湿痛:川乌、草乌、威灵仙、海风藤。 通关:皂角、樟脑、苏合香、细辛、麝香、冰片、山甲。 2、????寒 祛寒:白豆蔻、红豆蔻、良姜、干姜、荜菝。 逐寒:吴萸、益智仁、小茴香、葫芦巴、仙茅、川椒、炮姜、乌头。 温阳:附子、肉桂、干姜。 3、????暑 清暑邪:藿香、佩兰、泽兰、青蒿、荷叶。 散暑湿:扁豆、苍术、厚朴、紫苏。 散暑湿热:香薷、木瓜。 利暑湿:滑石、猪苓、泽泻。 养阴生津:乌梅、麦冬、五味子、生地。 4、????湿 散湿:苍术、厚朴。 渗湿:茯苓、扁豆、通草、泽兰、海螵蛸、土茯苓。 泻湿热:茵陈、苦参、萹蓄、瞿麦、黄芩、车前子、木通。 逐水:商陆、芫花、大戟、甘遂、蝼蛄。 5、????燥 润燥:胡麻、冬葵子、肉从蓉、蜂蜜。 软坚:海带、昆布、牡蛎、蛤粉、芒硝、蟄虫。 6、????火 泻火:黄连、黄芩、黄柏、石膏、知母、龙胆草。 补火:肉桂、附子、白术、干姜。 7、????痰 散风痰:南星、皂角、白芥子、僵蚕、白附子、菖蒲、天麻、前胡。 化寒痰:半夏、陈皮、百部、紫苑、苏子。 清痰热:花粉、贝母、竹沥、天竺黄、桑白皮、枇杷叶、射干。 消痰核:昆布、海藻、僵蚕、夏枯草、山慈菇、牡蛎。 各证常用药: 《咳喘》 肺寒咳嗽:麻黄、苏子、生姜、紫苑、百部 肺热咳嗽:枇杷叶、桑叶、栝楼、贝母、黄芩、芦根 干咳燥咳:川贝、冬花、枇杷叶、麦冬、白茅根 久??咳:冬瓜仁、桑椹子、丝瓜络、五味子、百部、冬花、海浮石 风寒气喘:麻黄、细辛、生姜 肺热喘促:桑白皮、黄芩、石膏 痰浊喘鸣:葶苈子、白芥子、厚朴 水饮湿喘:白矾、皂荚、葶苈子 气短虚喘:人参、黄芪、五味子 《头痛》 川芎为君,太阳经头痛用蔓荆子、阳明经头痛用白芷、太阴经头痛用半夏、少阴经用细辛、厥阴经头痛用吴茱萸。巅顶痛用藁本、眉棱骨痛用羌活、白芷、黄芩 风寒头痛:羌活、白芷、川芎、细辛;寒痛剧烈:川乌、草乌、僵蚕 风火头痛:黄芩、石膏、蔓荆子、钩藤、白芷、菊花 痰饮经络头痛:制南星、白附子、半夏、全虫 血瘀经络头痛:白薇、桃仁、炮山甲 虚阳上越头痛:钩藤、菊花、白芍、枸杞子、首乌 肝火头痛:羚羊角、龙胆草、黄芩、丹皮 头痛经久不愈:全蝎、蜈蚣 气滞上瘀胸痛:红花、桃仁、三七、沉香 ????《胸痛》 气滞血瘀:红花、桃仁、三七、沉香 痰浊瘀阻:栝楼、薤白、半夏 心阳不振闷痛:桂枝、干姜、附子 肝风痰雍胸闷:竹沥、枳实、半夏 胸中痞塞:实证用厚朴、枳实;虚证用芍药、陈皮;痰热用半夏、黄连 胃脘寒痛:草豆蔻、吴茱萸、高良姜 寒积腹痛:附子、香附、高良姜 气滞腹窜痛:木香、乌药、沉香、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baa.com/hlbxw/9155.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日一药中药知识土人参
- 下一篇文章: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