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屑与头皮微生态研究进展
■沈胡驰1,陈殿松2,杨予妍1,杨井国1,2,王靖1,2,曹光群1 ■1.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妆品研究中心;2.阿道夫科研创新实验室 3头皮屑调控方案 头皮屑给人们心理压力,影响正常的生活,温和去屑、恢复头皮健康状态的解决方法一直是研究重点。随着微生态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希望通过更加温和的方式恢复头皮健康。 3.1抗菌剂 3.1.1传统去屑剂 人们普遍认为马拉色菌在头皮屑的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体内体外实验都证明抑制马拉色菌的过度增殖可以有效改善症状。因此针对马拉色菌的传统去屑剂是如今市场上去屑的主流方案。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有吡啶硫酮锌(ZPT,1-羟基吡啶-2-硫铜锌,也称吡啶鎓锌)、氯咪巴唑(商品名甘宝素,CLM)、及吡罗克酮乙醇胺盐(商品名Octopirox,OCT,1-羟基-4-甲基-6-(2,4,4-三甲基苯基)吡啶酮乙醇胺复合盐)等,对改善头皮屑状况具有良好的作用[28],除此之外还有甘草酸二钾、己脒定二(羟乙基磺酸)钾等。ZPT是如今市面上应用最广泛的去屑剂,近期研究表明它可以通过增加细胞铜、锌水平抑制真菌生长,增加头皮球形马拉色菌中的铜来介导生长抑制,并且可以降低限制性马拉色菌的脂肪酶表达。OCT通过杀菌、抑菌、抗氧化和分解氧化物从根本上阻断头屑产生,有效根治头屑。有研究结果呈现上述几种抗真菌活性成分的复配能够提高洗发产品的抗菌止痒效果。 3.1.2植物提取物 植物源天然产物品种多,产量大,具有广谱抑菌作用,能有效抑制多重耐药菌,具有更大的应用前景。天然产物的多种成分协同发挥作用,一些天然植物提取物如茶树油(萜烯、萜醇)、黏蓬(缩合单宁、酚类、类黄酮)、木瓜(木瓜皂苷、黄酮类、氧化酶)、无患子(无患子皂苷)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杀菌抗炎、止痒去屑的功能。富含类黄酮的植物提取物具有抑制糠秕马拉色菌活性的作用。多酚类化合物,如槲皮素、山奈酚等经过验证可以通过去头皮屑靶点马拉色菌β-碳酸酐酶对抗球形马拉色菌(Malasseziaglobosa)。这表明植物提取物替代化学药物具有可行性。MasoudSahraie-Rad等将锌-吡咯烷酮羧酸与迷迭香、石榴、丹参等6种药物植物提取物联合起来去除头皮屑效果显著,并且有效止痒,周期偏长但是基本无副作用。Madhur等研究的含30%葫芦巴叶(FenugreekLeaf)水提物凝胶抑制糠秕马拉色菌(Malasseziafurfur)的效果可以替代常规洗发产品中2%的酮康唑。Orobancherapum提取物可以抑制皮肤上病原体Finegoldia的生长,同时维持着皮肤菌群的基本平衡。因此,在解决头皮问题时,相比传统去屑剂,植物来源的抑菌活性物质具有更加温和的特点,可能避免对头皮微生物种群平衡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减少头皮刺激性。 3.2基于微生态调控头皮屑的新理论 抗真菌治疗后,有时头皮屑会复发,说明单纯通过抗真菌治疗去屑可能存在不足,需采取综合治理,改善头皮微生物之间、宿主以及环境三者间的关系,保持头皮微生态平衡和多样性。益生菌定义为活的微生物,益生元如低聚乳糖(GOS)是有益菌的“食物”,通过选择性地刺激一种或多种菌的生长而对宿主产生有意影响。益生菌、益生元、后生元等的添加具有通过选择性增加有益菌的定植从而改善皮肤健康的潜力。 3.2.1口服益生菌 肠-脑-皮肤中心轴(Gut-brain-skinaxis)是一个建立于肠道微生物基础上的假说,皮肤和肠道表现呈现生物学二态性(dimorphism),在构成免疫屏障方面行使类似功能,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体胃肠道微生物群与人体皮肤微生物群相互关联。益生菌剂LactobacillusparacaseiST11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调节头皮微生物,体外研究表明有利于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对抗炎症反应,并且加速表皮修复和分化,激活胶原蛋白、表皮生长因子等合成。通过连续57d以每天CFU/d的剂量口服含有LactobacillusparacaseiST11乳酸菌益生菌的食物,实验组比对照组游离和附着的头屑量、红斑程度以及油脂分泌量均显著下降(P0.05)(图3)。服用57天后有效减少了刺激和瘙痒,并且在停止服用一个星期后保持效果。益生菌没有与微生物菌群直接相互作用,但增强了皮肤稳态的平衡。 图3实验期间使用定量数据的重复测量模型SA(SProcMixed)得到的结果 3.2.2外用益生菌/益生元 来源于动物和人体的试验均显示外用益生菌、益生元、后生元可以通过恢复皮肤微生物稳态改善皮肤屏障,增加抗微生物短肽等的合成来治疗皮肤炎症。益生菌可以通过直接替换或者补充有益的细菌,或者间接地改善头皮状态组织有害菌地生长。MKao等选择用共聚物作为头皮细菌中的Staphylococcuslugdunensis(S.lugdunensis)选择性发酵的引发剂,选择性触发发酵产生乙酸和异戊酸有效抑制了Candidaparapsilosis(C.parapsilosis)的生长。此研究证明了S.lugdunensis具有皮肤益生菌的应用潜质。但外用益生菌仅处于实验室阶段,由于法规限制,实际产品中目前无法添加活菌,往往采用添加灭活菌或代谢产物的方式。未来在头皮上外用益生菌(灭活菌或代谢产物)及益生元治疗头皮问题具有较好的研究应用前景,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菌株遗传背景知识库的完善、菌株的筛选、剂量以及治疗时间与方式都需大量探索。 4总结与展望 对头皮微生物的研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但是主要针对真菌马拉色菌。近年来,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人类微生物组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肠道微生物组对某些疾病的关系逐渐明确,研究者们开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baa.com/hlbcs/9159.html
- 上一篇文章: 最新农业生物技术专利玉米百粒重草铵膦脱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