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跟着爷爷赶大集
跟着爷爷赶大集 文/于荣华 在弥猴桃收获的季节里,乘大巴车去淄博源泉镇釆摘园,顺便赶了一个号称全国最大的集市叫博山大集,从东至西大约三里路的长集,农产品物资丰富,应有尽有,其中以博山浆豆腐,博山烤肉最出名。 这么长的大集,把我的记忆也拉的老长,五十年前跟着爷爷去赶大集的情景,历历在目,五十多年己过,我情不自禁的感叹岁月之疾促,时光匆匆流转,一些经年往事,在流年中回忆成了光阴的故事,为的是不忘祖辈之恩和养育之情,想拾起一丝一缕的念想,记起我走过的羊肠小道,我思绪飘飞,岁月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叹息,起点是我漫长岁月的记忆,田园尽头是我淡淡的相思,渴望心灵的相通,追忆失去的美好记忆.....。 记得我家老宅的院落里,种了几棵葫芦苗,雨水及时,肥力充足,爷爷便给它搭上棚,缀上座,到了秋天葫芦大丰收了,结了三大堆。 葫芦这种植物你可能不太了解,外形像个大西瓜,不同的是它有个葫芦巴,在我们农家是不可或缺的物件,爷爷用钜把它从中间钜开,放在大锅里煮,把它的瓤子挖出来,厚薄适中了,阴干凉透,它的外壳坚硬,干湿两用,轻巧耐磨,是家家户户离不了的家巴什,放在水缸里叫水瓢子,放在面缸里叫面瓢子,做糊糊时叫糊豆瓢子,挖上粮食去推碾,盛上细面去做饭,信手拈来,春天栽地瓜苗时,又是必备的浇水工具,街坊邻舍都去要,既经济又实惠。 多余的就拿到集上卖钱,爷爷夸我说,我看这小妮子挺伶头,你跟我去赶集吧,也是个小帮手,我给你买丸子汤喝,娘害怕把我弄丢了,有点担心,天刚蒙蒙亮,黑马勺子鸟便离喽拉勾的叫起来了,爷爷挑着担子装上葫芦瓢子,我穿着花布小褂,胳膊肘上夸着篮子,装上带着绿豆去卖,我和爷爷走了十几里山路才到城关大集,这个大集也够长的,从北关到南关,赶大集的人还真不少,熙熙攘攘,互相打招呼,“西山的大哥您来例,来放这里卖吧,哎哟,赶自好哩,你也来例,你孙女长的还真俊哩,我给她说个婆家吧,哎哟可不行“还小还小哩”说的我有点害羞了,娘哎差点把我给嫁出去。 卖的都是些农副产品,自家地里种的,互通有无,贸易自由,鸡蛋换盐,两不找钱,相互之间问个好,亲戚之间见个面,通过这种方式传达个信息,捎个信捎个好,也是一个那个年代的娱乐场所,每月逢五赶小集人少商品也少,逢十赶大集人多商品也多,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散集时捎回油盐酱醋,满意而归,下集再见,往复循环,一年又一年。 中午时分,绿豆卖完了,瓢子还剩一点,我和爷爷便到凉席子搭的蓬子里,买了一碗丸子汤,爷爷没舍得卖两碗,丸子是用绿豆面和萝卜丝炸的,焦黄焦黄的黄,芫荽未,葱花和油花在大黑碗里飘着,香喷喷的味道直流口水,二角钱一碗,丸子汤随便喝,爷爷尝了一个丸子说,真香真香快吃吧,爷爷便拿出自家带的煎饼,要了一碗汤泡上吃。写到这里眼泪止不住地流,当时我要和现在一样有钱,也给爷爷卖上一碗喝多好。 后来经常跟着爷爷去赶大集,想的就是这碗丸子汤,像吃了山珍海味一样,这是我童年记忆中回味无穷,挥之不去的油炸丸子汤。 时隔五十多年,想起那漂着油花的大黑碗盛的丸子汤,仍心起涟漪,凉席子搭的蓬子,也成了我永久的回忆,铭记在心头,成家后也曾逛过大集庙会,喝过类似的油炸丸子汤,但童年的那大黑碗盛的丸子汤的味道,永远也找不回来了,成了我永久的记忆。 那味道,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渐行渐远的释然,无形的纯净虽有些苦涩,却温暖依然,回眸着深深浅浅的脚印,一些瞬间的感动,被深深地印刻在笔尖上,把许多温馨而又美好画面,脑海的记忆又重新追索到今天。 壹点号一路芬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baa.com/hlbcs/11098.html
- 上一篇文章: 三伏天,每天一杯葫芦茶,祛风除湿,清热解
- 下一篇文章: 国外料理5了解一下这个树形结构,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