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高勒镇蒙古语为富裕的河,位于扎赉特旗政府所在音德尔镇西南45公里处,是典型的汉族为主体,蒙古族占多数、各民族和谐共处的聚居地区。长期以来,巴彦高勒镇深刻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牢牢扭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走出了一条具有巴彦高勒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年,巴彦高勒镇被评为全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扎赉特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共建区级文明村1个,盟级文明村2个,旗级文明村10个。

坚持高位推动,凝聚工作合力。巴彦高勒镇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全镇重点工程来抓,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推进。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为副组长、各党政班子成员、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办公室,形成镇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镇村两级联动的上下协调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坚持制度驱动,夯实工作基础。建立健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机制,先后制发了《巴彦高勒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案》《巴彦高勒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细则》《巴彦高勒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先进个人评选办法》,按照上级民族团结示范镇、村、社区、学校、企业、寺观教堂创建标准,将创建工作任务细化量化,逐级落实责任,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保证了创建工作高质量推进。

坚持民生改善,共享发展成果。巴彦高勒镇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民生改善促进和谐稳定。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村级幼儿园5个,建成巴彦高勒镇蒙校平方米多功能教室。完成巴彦高勒和二龙山2个卫生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建设,完善医疗设施设备,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全镇就医环境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坚持实行低保动态管理,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98.9%。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实现标准化。整治提升镇村屯主干道,累计新建通村道路.27公里、街巷硬化余公里、砂石路整修37.8公里、大小桥建设34处,解决群众“出行难”。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成立集网格员、党员、屯不错等力量为一体的“千人”文明实践队伍。搭建“文明实践大集”“党员干部清扫日”“美羊羊志愿服务队”“一户一个明白人”等载体平台,提升文明志愿服务水平。抓好“一馆两场三大院”阵地打造,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农牧民健身馆即将开工建设,镇村两级文化广场已实现全覆盖,巴彦社区幸福大院、二龙山移民搬迁安置大院、常胜村石灰窑移民新村共户群众正在有序入住,构建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嵌入式社区环境,增进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坚持经济建设,筑牢物质基础。今年以来,巴彦高勒镇致力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结合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相对落后的实际,实行差别化政策,将农牧业产业化等相关扶持资金及项目重点向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及汉族聚集的贫困地区倾斜。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共有5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和坡耕地治理项目,完成玉米种植面积8.5万亩、水稻种植7万亩、杂粮杂豆及饲草料种植8万亩。推动创建肉羊(多羔羊)产业强镇,形成以肉羊产业为主导产业发展模式,实施“三创三带三改三化”肉羊产业发展思路,即,创建肉羊产业强镇、创建肉羊(多羔羊)产业示范园、创建多羔羊品牌,镇带村、企带社、社带户,抓好改品种、改棚圈、改观念,市场化、品牌化、集约化。完善发挥多羔羊产业联合体作用,构建“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合作社+交易市场+农户”一体化发展格局,肉羊总量达到28万只,养殖户达到户,经纪人66人,交易市场8家,舍饲多羔羊养殖户达到户。

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通过抓好镇党政班子和干部、村级“两委”成员、村级护林员、护草员、行政执法人员等四支队伍全面落实禁牧禁垦和保护生态工作。统筹综合行政执法、政法、志愿者等力量,通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baa.com/hlbzz/9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