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初期能治愈吗 http://pf.39.net/bdfyy/tslf/181207/6698604.html
8:启(啓、啟)

▲图示(届学生林雨牧绘)

《说文解字》:“启,開也。从户,从口。”

甲骨文的“启”是一个会意字:左边是一只手(又),右边是“户”,表示单扇的门,手把门打开就叫“启”。金文的“启”在结构上作了调整,在下面增加了一个“口”字,表示门户的洞开,也好像把门开了一个“口”。在小篆中,“又”变成了“攴”(pū),隶书和楷书的繁体缘此写作“啓”或“啟”,现代汉语则简化为“启”。

“启”的本义是①“开”或“打开”,如信封上常见到“××启”,表示有某人打开信封,如成语“难以启齿”,如:

启窗而观(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11课《核舟记》)

引申为②“开发”“开拓”,如:

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韩非子·有度》)

由“开发”引申为③“启发”“开导”,如词语“启蒙”、成语“启而不发”,如:

不愤不启(《论语·述而》)

又引申为④“萌芽”“开始”,如词语“启程”“启动”“启用”等,如:

繁启蕃长于春夏(《荀子·天论》)

“启发”时往往用言语说话,因此,“启”字又引申为⑤“陈述”之义,“敬启者”用于旧时书信的开端,在书信的末尾署名处如用“××启”则表示书信内容为某人陈述。

我们日常所见的“××启事”即“陈述的事情”,而“启示”的意思是“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在实际运用中决不能将两者混淆。

9:书(書)

▲图示(届学生林雨牧绘)

《说文解字》:“書,箸也。从聿,者聲。”

“书”的甲骨文上部“聿”是手执笔的形状,下部的“口”表示用笔记录语言(也有指书写之物或写出来的字等说法);金文的形体,上部仍为“聿”,下部变成了“者”字,篆书的写法与金文基本相似,形体更加美观匀整,楷书缘此写作“書”,今根据草书字形简化为“书”。

“书”的本义是①“书写”、“记载”,如成语“奋笔疾书”,成语“罄竹难书”字面意思是说(事情多到)用尽所有的竹子也写不完,形容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写完;如:

即书诗四句(人教版旧教材七年级下册第5课《伤仲永》)

引申为②“文字”,词语“板书”既可指老师在黑板上写字,也指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如: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周易·系辞下》)

由此又引申为③“字体”“书法”,如词语“楷书”、成语“琴棋书画”,“六书”是古人分析字形归纳出的六种造字方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由“写”引申为被书写的对象④“书籍”,如成语“著书立说”,如:

孤常读书(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

无从致书以观(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

又可引申为⑤“书信”,如成语“鱼书雁信”,如:

乡书何处达(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次北固山下》)

家书抵万金(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之《春望》)

还可引申出⑥“公文”“文件”“文书”之义,如词语“证书”“申请书”“白皮书”等,如:

军书十二卷(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

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时代典章制度的文件汇编,名称就叫《书》,又叫《尚书》,因为《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又被称为《书经》;“诏书”是写有皇帝命令的文件,“国书”是国家元首写给使节节驻在国家元首的文件,一般在派遣或召回大使时使用。

上古的书无论是竹片木简还是用缣帛做书写材料的,都要把它们连起来卷成卷儿,每个卷儿叫一“卷”,现代成套分册的书依次叫第一卷、第二卷……就是这样沿用下来的。古代读书的人家叫“书香门第”,这样人家的子弟叫“书香子弟”;书之所以会有“香”,是因为古人用芸香草来防止书被虫蛀子故。古代的图书还有“百城”“经笥”“牙签”“梨枣”和“丹铅”等雅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baa.com/hlbzz/8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