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传统游戏下
文 王秀东 六、赶牛山 这是一种由两人玩的棋类游戏。首先在地上划出一个略呈长方形的框子,再在框里划十字线分成田字格,然后再划出两条对角线,以每根边的正中为起点画一个斜方框,再在对角线和斜方框的交叉点画两条竖线,再划两条横线,这样一来,原来的一个田字格就变成了由32个小三角形构成的图形,外围便出现了16个节点,最后再在框子上方正中的节点上划出两个菱形田字格相互罗列一起,先从上边那个菱形右边的点画一曲线接在大方框右边的中点处,再从底下那个菱形左边的点画一曲线接在大方框左边的中点上,全部画完后,其中一人执十五子摆在外围的15个节点处,另一个人执一枚大子在手,当作牛放在中心点上,然后执牛的先顺着框里的线条走,另一个人便用外围的子堵截,稍有不慎便被牛闯入线中一下子吃掉两个子,术语叫“一担挑”,经过一阵围追堵截,牛有时被压缩到上边的两个小菱形内就算对方输了,有时也会被他一担一担吃净了小棋子,另一个人就输了. 七、五胡棋,亦称五福棋 这是一种类似于围棋的简单的棋类游戏,有两人参加,具体步骤是:先在地上画出一个正方形,然后把正方形用三根线横着平分成四个长方形,再用三根竖线把四个长方形平分成16个小方块,如此一来原来的方框变成一个不管怎么数,横竖都有五个节点共25个点组成的一个网络形棋盘,随后一人执十二子,另一人执十三子,开始在图形里排兵布阵,其中执十二子的先走,(用小石块或小瓦片之类为子)两人各不相让,隐蔽地排出“五胡、通天、三三、四三、小井”这些图形来吃对方的子,谁排出的图形多谁就是赢家,其中呈对角形排列的五个子叫通天,平行排列的五块子叫五胡,从一边到另一边斜着排列的四个子叫四三,从一边到另一边斜着排列的三块子叫三三,呈正方形排列的四块子叫小井,其中通天吃四个子,五胡吃五个子,四三吃两个子,三三和小井各吃一个子。 八、四顶棋 这是由两个人玩得极简单的棋类游戏,具体玩法是:先划好一个长方形框子,然后用两条横线和两条竖线把方框平分成九个小方格,这时的方框不管怎么数都有四个节点,于是游戏双方每人执四个子各占一头,把四个子排在最外的边上呈一字形,最后谁能把对方的子顶住使其不能行动了就算赢了,方法是:一方必须用两子前后相连,顶住对方一子才算赢。还有几种更简单的棋如“老鼠搬家”、“茅厕栏”等。 九、砸迷糊 这是一种专在男孩间玩耍又颇带体罚性的游戏,此游戏还有一个名字叫“官、打、训、贼”。具体玩法是:先把写有“官、打、训、贼”字样的小纸牌放在地上,由四人按顺序摸牌,然后摸着官的就开始问:“谁是训?”摸到训的人就回答:“我是训。”然后官再问:“你训谁?”训再回答:“我训贼。”官再问“贼是谁?”这时的训,只能对着一直没说话的另外两个人任意猜一位说是贼了,说对了还好,如果说错了,被乱打、乱砸的人就是自己而不是摸到贼的那个人了,充当打手的是其余三个人。 十、支豹子 这是一种由两人或多人玩得近似于掷骰子或推牌九之类的游戏,具体玩法如下:用两股节高粱秸从中间平均分成四块,其中两块用指甲刻上印痕“—”叫减,另外两块用指甲刻上印痕“0”叫坑,玩的时候把四块刻好的秸秆在手里晃几晃,然后扔在地上,四块秸秆如果全部爬着就叫“爬猴”如果全部仰着就叫“白山”如果出现两个坑的叫两坑,出现两个减的叫两减,出现单“一”的叫单减,出现一“坑”的叫单坑,其中全仰着的是第一大,两个“一”的是第二大,两个“坑”的是第三大,一个减的是第四大,一个坑的是第五大,爬猴是最小的一个数,但是它却能反过来压倒最大数白山。 十一、踢毽子 这是一种多有女孩参加的游戏,毽子有鸡毛毽,纸毽和哑巴毽之分,鸡毛毽是用公鸡的尾羽做成的,纸毽是用柔软结实的各色纸剪成细羽状而成的,其中鸡毛毽和纸毽都是用一枚或两枚铜钱作为底盘,然后用布条穿过钱孔,把鸡毛或纸羽包扎绑住即可,而哑巴毽则是用大小相等颜色不同的旧布缝缀而成,里面填上玉米、豆子、高粱、石子之类,然后把口缝好进行抛、接或踢。游戏中谁踢得快踢得多踢得时间长谁就是胜利者,需说明的是,哑巴毽除了有上述的功能外,游戏者还可以当作一种球类在地上踢、带、传、送,到与足球有些相似之处,总之,踢毽子作为一种灵活简单易学的游戏,深受博山人喜欢,至今仍有人在广场习之,而且发展成为一个毽子多人踢,甚至有的地区则发展成为两军对垒,扯上排球网,类似沙滩排球。 十二、打懒老婆 这是一种近似抖空竹类的简单游戏。所谓的打懒老婆就是把一块木头旋刻成上圆下尖的一个陀螺样,然后用一根鞭子抽打陀螺,使其转得快转得时间长,转得既快时间又长者便是胜利者,需说明的是,打陀螺之初,须先用手把陀螺在地上弄得转起来。 十三、跳方 这是一种单腿挪动跳跃,又可交叉轮换跳跃的游戏,人员可多可少,多由女孩参加。具体玩法是:在地上划出大小相等的4个方块区,在第1个方块上方画个半圆,写上数字1,其它四个方框写上2、3、4、5。参加者用将军宝的方式决出先后,然后根据顺序依次在方框里跳动,根据数字提示前进,游戏中谁跳得熟练,跳得快又不出方框又不压线就算赢,有时这种游戏也配合着哑巴毽玩。淄川地区则更进一步。还要放上一块木块,先将方木片扔进半圆1,然后跳进去,单腿单脚将方木块踢进标有2的方框,然后跳进2,单脚将方木片踢进3,以此类推,直到全部踢完跳出,然后继续进行。将木块扔到2,俗称打小二,一直到结束。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错,即有下一个参加者进行。 十四、跳皮筋 这是一种用一根或两根弹性极好的橡皮条当作游戏工具,多由女孩参与的游戏。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最古老的跳高运动,游戏当中,需要单腿跳跃,或是双腿交叉跳跃,有时还要踩住皮筋做些颇有难度的动作,单腿跳时有时要跨越皮筋,双腿跳时也要跨过皮筋,还要把皮筋缠在小腿上,做一些扭或盘曲的动作,以增加难度和看点,游戏中还要唱些民谣或是自编的歌曲伴奏,可谓有声有色。 十五、抓分,抓桐杆 这是两种不同的游戏。“分”是用长方形的小木块做成,有四块,外加一块做抛接之用的共有五块,四块分的正面或反面必须用颜色涂抹,两个面不能想混。玩游戏时把做抛接用的那一块扔高了,然后快速用手把涂了颜色的分进行“翻、立、叠、压”等动作,技艺熟练并一气呵成者便是胜者。 桐杆是用瓦片砸成小圆饼形,或直接用近似圆形的石块代替,共五块,用单手把玩,五块之中必须有一块稍大点当作抛接之用,玩时需把五块同撒到地上,然后拿起那块大的念着口诀:“拾小一,拾小二,拾小三,拾小四,拾大把抓起来。”里面的拾小一就是抓一块、拾小二就是抓两块……拾大把就是把先前一次抓起来的四块,撒到地上,念着口诀全部抓起来,需说明的是,每一次抓起的桐杆必须同在那只手里才行,否则就是输了。 淄川地区叫拾棋,做完以上动作后,还要用左手的中指压住食指,然后与大拇指同时着地,形成一个半圆;然后用右手将所有棋子均匀的扔在地下,再拾起一个抛向空中,把地上的一个石子拨进左手的半圆弧,然后接住石子,再抛向空中,再拨地上的石子进洞,直到石子全部进洞才结束。 十六、抓小狗 这是适应男孩女孩一起玩的游戏。具体玩法是:一个女孩一个男孩手拉手撑起葫芦架,其他人一个接着一个互相抓着衣服往架子下面钻,一边钻一边唱儿歌:“东旮旯秧,西旮旯秧,谁家那小狗喝了俺那喂狗汤,一担筐,两担筐,一直走到王家庄,王家庄上有只狗,啊呜啊呜啃几口。这时候撑架子的两人便突然间落下胳膊逮住一个,被逮的就到男孩身后搂着要,然后再唱再钻,再逮住一个到女孩身后抱住腰,循环往复,到逮完为止。这时撑葫芦架的两人便松开手,各带着身后结成串的队伍,其中双方的排头兵想方设法去抓对方尾巴上的人员,被抓到的对方的尾巴就补充到己方的队伍里,这样抓来抓去,必有一方的人员陆续被抓住、抓净,被抓一方的人员势必都加入到胜方对伍中,于是就有了输赢之分。 据调查,除了以上所写的淄博民间传统游戏之外,翻棉条、找人藏人、骑马打仗等也在淄博民间传统游戏之列,因篇幅所限不再一一罗列,采访撰写中,因受条件限制和环境因素影响,又因为年代久远之故,整理写作中或许还有不尽人意之处,望见多识广者匡正。我的本意只是想把曾在淄博民间流行的老游戏作为一种资料,一种曾经的地方文化记录下来传承下去,使人们更加热爱我们美丽富饶而又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故乡。 编辑:高生国来源:淄博民俗文化 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baa.com/hlbzz/12017.html
- 上一篇文章: 爱吃的你们,简单方便,你值得拥有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