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肉鸭肉速成靠激素豆浆喝多得乳腺癌这是真
“现在的鸡和鸭,全都是打激素催熟的,长的特快,千万别吃!”这个说法相信不少人都听过。近年来,网络上流传着很多食物里有激素的说法,这些都是真的吗?今天食安君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鸡肉鸭肉速成靠激素? 其实,这是一个谣言……现在的鸡鸭确实比以前长得快了,但那不是因为激素,而是因为品种选育和科学饲养。 拿肉鸡来说,目前生长速度较快的类型是国际育种公司经过50多年遗传选育和品种改进的成果。同时吃的是严格配比的饲料,住的是全自动化控制的现代化鸡公寓(竟然有点羡慕是怎么一回事.....),所有长得快是正常的。 现在世界各地的商品肉鸡出栏大部分在42~48天,最常见的是在45天左右。我国肉鸡出栏要40~56天,属于正常水平。 激素无论在人还是动物体内,都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必须合适才行。有研究表明,激素注射会增加鸡的心血管和肝脏负担,导致其死亡率大大提高。另外,激素价格昂贵,注射也比较麻烦。 我国相关法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兽药管理条例》里面都明文规定,“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 水产长得肥大,也是靠激素? 水产品也是传言中含有激素的食品之一,其中说得最多的是黄鳝。传说,养黄鳝加激素(避孕药),能让黄鳝长更大。实际上,养黄鳝加激素这种方法,上世纪90年代确实有人实验过。然而其结果是:效果差,得不偿失。 根据农业部黄鳝行业专家的实验,添加激素的黄鳝在一个月内确实比不添加的黄鳝长得快10%。然而一个月后就开始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70%。为了10%的“虚胖”,违反国家法规加激素,冒险养这种一个月卖不掉就会死的黄鳝,对养殖户来说真的是得不偿失。 有人说如果卖饲料的厂家私自在里面加激素呢?这是行不通的。由于黄鳝嗅觉味觉非常敏锐,加激素的饵料它们是不吃的。 用激素催肥的说法还出现在大闸蟹身上。但真相是,养大闸蟹用激素反而会抑制生长,并减少蟹膏蟹黄的产生。所以,你觉得商家会做这种亏本的事吗? 豆浆有激素,喝多得乳腺癌? 豆浆有激素,喝多得乳腺癌?所谓豆制品里的“激素”,其实是“类雌激素”。是的,你可不能省略这个“类”字,差这一个字就差远了!大豆中含有的“大豆异黄酮”类物质在结构上和雌激素有相似之处,可以和人体内的雌激素受体相结合,所以被称为“类雌激素”/“植物雌激素”。 但其实它和你自己分泌的激素差距还是很大的!比如活性上,大豆异黄酮能表现出的活性,仅相当于人体雌激素的1/~1/0。 大豆异黄酮还有一个相当牛的双向调节功能,就是:当你自己的雌激素水平不足时,它能稍微弥补一下雌激素的不足;当你自己的雌激素水平较高时,它会帮助机体降低过剩的雌激素。简单说就是,多退少补,是不是很智能? 所以说喝豆浆或者吃豆制品不仅不会让你体内的雌激素过高,反而还能帮助你把雌激素控制在一个合适的水平。但由于活性小、含量低,如果你平常吃豆制品只是吃到正常的量,这个调节的作用也是较轻微的,几乎不会对你身体产生什么影响。 反季果蔬,也有激素? 顶花带刺的黄瓜、草莓、猕猴桃等等,全都被人诟病过“激素催熟的,不要吃!”这些植物上打的“激素”和动物的激素差别非常大,更严谨的名字应该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即便不人为添加,所有植物体内本身也含有这些物质,你其实也吃进去过不少了。 植物生长调节剂确实能改变植物的生长规律,但是动物和植物的生理生化机制完全不同,植物激素和人类激素也不存在化学结构上的相似性。 说植物的生长调节剂能导致你“避孕”或“早熟”,是天方夜谭,就像说你粘上花粉(植物的精子)会怀孕一样 该怎么对待激素? 1.从正规渠道购买食品。这不仅仅是为了避免激素问题,也是为了减少其他的食品安全风险。 2.合规使用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很多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法律法规允许使用的,只要合规使用,是不会对人造成任何伤害的。 相信各位吃货现在能放心地 吃吃吃啦! 再遇到食品药品谣言怎么办? 来找食安君准没错! ↓↓往期辟谣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baa.com/hlbyf/9724.html
- 上一篇文章: 吃鸡蛋不弃蛋黄喝豆浆可预防乳腺癌是真是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