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嵩明

龙狮花灯乐趣多

飞虎英雄战革命

绿酒初尝人易醉

药草野参遍地生

赏嵩明

黄龙山上古柏已流转千年,见证了多少时代的变迁。走过青石板路,去观嵩明八景;越过山涧,寻一株韭叶芸香草;坐在兰茂的课堂,听孩童上声律发蒙;等待数十年,品一口绿酒典藏······无数的光辉岁月,都被历史珍藏。

不知道已经几擒几纵的孟获想出了个毒计,把诸葛亮蒙骗进深山瘴气中,蜀兵染上瘟疫上吐下泻,就在此时,一老叟向诸葛亮介绍了“韭叶芸香草”能治此状,将士服用后果然不染瘴气,遂擒孟获。

《滇南本草》云:本草能“治山岚瘴气,不服水土,感冒风寒暑湿······寒热往来,似疟非疟或发瘴疟”这是云南草本的初次展露头角。

明洪武三十年(年),一位出色的采药人让这些长在山间的宝藏让世人所熟知。诗人兰茂是明代云南著名的音韵学家、音律学家、医药学家、文学家。自幼酷好本草,留心此技三十余年,考其性味,辨地理之情形,察脉络之往来,留心数年,合滇中蔬菜草本种种性情。加之母亲患病,潜心学医数载,寻方采药,不仅集当地草药,还遍访滇池流域及滇南各地,采集药物,向彝族、白族、傣族等少数民族访求医疗经验。他尝百草,辨药性,明特征,绘图形,花了近20年时间,终在正统元年()完成了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药学专著《滇南本草》含《医门揽要》。一布衣,一药箱,望闻问切。

全书约10万字,共载药物种,半数以下为云南地方性中草药。全书图文并茂,纠正前人许多谬误。这部“济世之策”,比李时珍《本草纲目》早年。《滇南本草》的传世,让中医药草在嵩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家家食药草,户户有偏方。更加开启了对药膳养生的研究,成就独特的药膳文化。从此,草药在治病救人的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熠熠生辉。

值得一提的是兰茂在完成医药著作之后,继续教书育人,并撰写了《声律发蒙》和《韵略易通》。茂兰立足云南方言,“尽变古法,以就方言”,将“中原音韵”的36个声母简化为20个,又把19个韵改为20韵,形成了一个横有20母,纵有20韵,融声、韵、调为一体的“新等韵图”,以“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的“早梅诗”加以概括,使人于悠然的诗境中,记诵了20个声母的发音。

由于它切合实际,便于运用,流传很远,对现代汉语拼音的产生有重要影响,语言大师王力、方国瑜等称赞其“在中国音韵史上竖起了第二座巍峨的里程碑。成化十二年(),兰茂在杨林家中与世长辞,享年80岁。同年,乡人在杨林南街他的墓前建兰公祠,以纪念这位“古滇真名士,玄壶老诗人”。

绿

杨林肥酒的酒方出自《滇南本草》里的“药酒仙方”和“水酒十八方”里的“绿酒方”,在白酒中加入桂圆肉、大枣、陈皮、拐枣等十多味中药,加配适量蜂蜜、蔗糖、豌豆尖、青竹叶等绿植,经过十多道传统工艺配制,封缸陈酿,终得一酒色翠绿如玉、药味酒香相融、口感醇厚绵甜的“杨林肥酒”。

此酒于清光绪六年(年)初次面世,有健胃滋脾调和腑脏,活血健身的效果。由于杨林肥酒的色、香、味俱佳,饮后心怡神爽,有驱疲劳、强身健体的功效,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从此,杨林肥酒沿着古驿道,流通千里,飘香万家,畅销省内外,远销东南亚地区。

白玉瓶装绿液浆,好酒应留与人尝。几藏杨林终自饮,犹对空瓶嗅酒香。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众所周知的呈贡飞虎队军用机场之外,还有那么一个地方,用人力依旧建造了支持美国空军的机场,虽然简陋,但饱含一颗拳拳热忱的报国心,为抗日战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这个地方就是羊街机场,云南省征工总管理处调集寻甸、嵩明、曲靖、沾益、陆良、马龙等6县名民工参加修建,于年2月基本完工,米的碎石泥土跑道呈东西朝向。美国空军第14航空队直属的3个B-24、B-25重型轰炸机中队即进驻机场,他们肩负着双重使命:保护“驼峰航线”东段安全;攻击日军的交通补给线。为了实施这些目标,羊街机场差不多每天都派遣轰炸机飞往两广沿海敌占区,以及被日军占领的越南,轰炸日军军事设施。时过境迁,机场早已不再使用,但这红色革命依然值得被珍藏,去寻找红色革命遗址,感受革命先烈们的英雄情怀。

龙狮之乡

嵩明素有“滇中粮仓”“龙狮之乡”“花灯之乡”的美誉,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凝结着人民精神生活绚丽多彩珍贵的民间文化艺术。

在众多的文化艺术形式中,“龙狮”是朵最为亮丽的奇葩。“龙狮”在小街相传也有近年历史。在嵩明,活跃着一只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舞龙队伍,她们就是小街镇“小脚老奶舞龙队”。

“小脚老奶舞龙队”成立于30年代初期,现有24位成员,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也有59岁。这群健硕的老人,在6年央视《亿万农民的笑声》“春晚”上,“劲舞龙狮”给全国人民拜年,从此名声大振。先后被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巴西,捷克斯洛法克等多家电视争相采访和跟踪报道。“阿古龙小脚老奶舞大龙”俨然成为世界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的一页。

正在崛起的“俏佳人”女子舞龙队,成了“小街老奶奶舞龙队”的接班人,年到年,连续三年荣获昆明市“龙腾狮跃闹元宵”全国龙狮大联动昆明市舞龙舞狮比赛一等奖。成为云南省“女子舞龙”的精英和典范。

在嵩明小街,“龙”的制作跟其他地方的“龙”,是绝然不同的。小街最早的“龙”是用“稻草”和“蒿枝”制成的。所谓“稻草龙”,就是全部用“水稻”的“秸秆”编制而成。

“蒿枝龙”,顾名思义,就是用漫山遍野都生长着的落叶植物——蒿枝,制作而成。其中,又以青蒿制作最为多见。因为在民间青蒿寓于清洁平安、高高在上之意。年,小街镇的“舞蒿枝龙”项目,被昆明市命名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重点保护。当然,小街还有“板凳龙”这也是小街的一个文化特色。

小街龙狮,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走的沉稳,走的厚重;从晨曦中走来,走的欢快,走的豪迈。小街,这座古老而又崭新的小镇,正以激昂的雄姿向世人展示着厚重博大的艺术魅力。

花灯之乡

老叟咸歌舜日,少慕共乐尧天”,时于元宵佳节,普天同庆,老少共乐,嵩明花灯长夜不衰。在曲终人散的街头,唯花灯与人共行。爱好者、乡村艺人集结成花灯组织,并凝结出一系列璀璨的艺术作品,在节日期间携着精美的作品往来于各个舞台,喜得人们争相喝彩。

嵩明花灯风格浓郁,艺术上颇有造诣。戏中的舞蹈动作讲究一个“崴”字,这是嵩明花灯舞蹈的特色,也是其灵魂所在。“崴”由嵩明人民“挑担子”特征演化而来,既富有地方特色又不乏人文历史,其艺术性和独有性不可替代。而《毛货郎》、《老爹背孙囡》等广为流传的花灯舞经久不衰。

最美牛栏江

法界峰顶水竹幽

海潮内风铃阵阵

凤溪静香参佛

▍来源:嵩明招商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嵩明生活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baa.com/hlbgj/8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