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分析说,贾府败落,宝玉出家,薛宝钗嫁给了贾雨村,而论据就是贾雨村写了两句诗。“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因此断章取义“钗”就是宝钗,“时飞”是贾雨村的号,也就是宝钗等待着贾雨村,宝钗嫁给了雨村。好事之人乱点鸳鸯谱,薛宝钗就嫁给了贾雨村。对此,我很别扭,我不想宝姐姐嫁给雨村,事实上,也不可能嫁给雨村,世人认为形式上的般配,恰恰是想当然而已。这两句诗是什么时候写的,为什么而写?贾雨村穷困潦倒,靠“卖字作文”养活自己,要进京赶考,没有盘缠,被迁延在葫芦庙。甄士隐住在葫芦庙的隔壁,在当地也算是望族,对雨村也另眼相看,一直想资助雨村,可雨村不提起,甄士隐也不便提起,以免引起雨村的不快和反感。一个中秋之夜,两人赏月吟诗,正酣畅时,来一位不速之客严老爷,过来拜访甄士隐,甄士隐不得不去应酬,把雨村丢在书房。雨村一个人默然坐着,见甄士隐家亭台轩昂,花团锦簇,联想到自己的境遇,悲从心来。突然听到一个女子的咳嗽声,顺着声音望去,原来是一个女子在院子里摘花,此女子正是娇杏。而娇杏多次听甄老爷说起雨村,很看重他,一直想资助他,都没有机会。娇杏看了雨村一眼,一身旧衣服“腰圆膀厚,面阔四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一个长得不俗的穷青年,老爷说他必非久困之人,娇杏想着,又回头看了雨村一眼。就此,雨村认定娇杏对她有意思,是一个巨眼英雄。在落魄时,一个女子的一个眼神都是他人生的扶手。虽然娇杏“生的仪容不俗,眉目清明,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我猜想,娇杏的样子一直在雨村脑海里打旋,他一直幻想着娇杏,否则,后文怎么可能在大街上一眼认出娇杏来,两人就见了一面而已,娇杏只是甩了两个眼神还不是正面。可见雨村对娇杏一往情深。并且雨村也不是一个好色之人,只是认为娇杏是个知己。雨村写这首诗时是一个坠入情网的男子。对一个丫头都如此动情的雨村,还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男子。可叹自己娶一个丫头的能力都没有,沉浸在低谷中的雨村,心酸都压抑在心头。过了几日,到了中秋佳节,甄士隐又邀请雨村兄赏月喝酒。雨村作了一首诗,前四句: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身根基未稳,又添了一段愁,这段愁就是喜欢上了娇杏,行去几回头,一个女子多看了他一眼,雨村念念不忘。接着还不过瘾,雨村又写了两句,就是这两句“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本意,雨村认为自己是璞玉,有价值,有抱负,身处困境,待价而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前途。寓意着雨村的远大抱负,郁郁不得志,又不甘心,时时寻机改变命运。此处,“钗”意味着是娇杏,也只可能是娇杏,为什么呢?从雨村写诗的两个情景来看,一是抑郁不得志,二是此刻他眼里只有娇杏。两句诗雨村把自己比喻成“玉”,把娇杏比喻成“钗”,两人都在寻找时机飞上枝头。他认定娇杏在等他,他有才被困,娇杏因他而被困。很多人把此处的“钗”理解为宝钗,因为有一个相同的字“钗”。但钗一般是指女人,是女人的一种饰品。红楼梦写的就是金陵十二钗的故事,上册副册又副册一共有36个女子,都是钗,怎么偏偏就指的是宝钗呢?这很明显是歧义。我们仔细分析雨村作这两句诗的语境,就不会把钗理解为宝钗了。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钗待时飞,薛宝钗嫁给贾雨村?白海棠告诉你答案根据宝钗多次作的诗来分析,宝钗也不会嫁给贾雨村。贾雨村小人得志,薛宝钗审时度势,好事之人就想着把宝钗嫁给雨村。而有这样想法的人,更多的是不喜欢薛宝钗,也不喜欢贾雨村。不然,不会把宝钗嫁给雨村。如果这样分析,那湘云呢?是不是也会嫁给贾雨村?我们还记得她劝诫宝玉去见雨村时说的话。我们还是按照文本来读书吧。我是

小谭话红楼一入红楼深似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baa.com/hlbgj/12643.html